今年3月,长沙市天心区检察院收到一封署名举报信,信中称看到因病保外就医的天心区某局原副处级干部刘某出现在小区,身体似乎已经恢复正常。接信后,该院干警立即登录社区矫正检察管理软件,系统显示,今年1月刘某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因患有“2型糖尿病伴酮症、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衰竭期)”,被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但是几个月过去了,刘某的病情是否有变化呢?为了弄清事实真相,该院决定将刘某送至指定医院复查,经过医院详细检查,确认刘某病情好转,保外就医条件消失,天心区检察院立即向司法局发出《收监检察建议》。目前,刘某已按规定收监执行。近三年,天心区检察院利用该软件的病情对比功能,结合专项检查,共监督发现8名保外就医条件消失的社区服刑人员,并重新收监执行。目前,由该院和软件公司自主研发的社区矫正检察工作系统已经在长沙9个区县院全面铺开,实现全市联网,信息共享。
2011年以来,天心区检察院一直在探索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率的新途径,并联合软件公司开发出一套具有录入与分类、统计与分析、提示与查询、任务与安排等功能的社区矫正检察工作软件,软件分为系统、基础信息、矫正检察、检察报表、统计分析五个模块。检察机关将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录入系统,建立电子矫正档案。系统在每月月初和时间节点列出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并进行自动跟踪,提醒完成情况,每项指标下又有矫正机关工作完成情况、文书送达情况、程序执行情况等具体指标,提醒检察机关自身监督项目和时限,同时,登录系统也可实时了解矫正人员有无延保、提前收监、减刑等信息,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该院针对社区矫正检察项目多、效率慢,容易缺项、漏项的弊端,规范和细化工作流程,制定了《社区矫正检察工作规程》,从社会调查评估检察、交付执行检察、解除和终止矫正检察等方面明确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检察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对每一类检察监督的内容、侧重点、时间节点、社区矫正机构的执法状况等进行细化。编制《社区矫正检察工作手册》,在收录上级机关有关社区矫正法律法规的同时,梳理社区矫正检察工作流程,以图表方式理顺和优化业务过程。
天心区检察院对司法工作人员在社区矫正中的行为同样予以了高度重视和全方位的监督。今年年初,在对街道司法所进行检查时,监所科的检察官打开软件中专门针对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检察项目,输入矫正人姓名,对照检查司法机关在请销假管理、接受回复时限、家访等方面的监管执行情况。经过对比,检察官发现在该区某街道执行社区矫正的李某某和瞿某夫妇2014年春节期间的一次请假程序有些问题,其中请假理由一栏写着到海南探亲,超出《湖南省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的原因。通过走访调查,检察官掌握到这一问题系司法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学习不深、掌握不透,相关审核程序简单所致,遂向司法局发出《检察建议》,要求明确请销假条件,促使司法局在全区对社区矫正请销假制度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