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您的位置:首页>媒体连线

骗子为何爱说“老人的钱好骗不好赚”?

时间:2022-12-2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体:        】

202010月的一天,北京某商务会馆内,一群老人正焦急等待一位“神医”介绍一款高科技“降糖茶”。老人们不知道,“神医”本人也患有糖尿病,但她不仅从未使用过这款“降糖茶”,还按时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

20221月,经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20万元,同时判令其自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支付惩罚性赔偿金326.6万元,在国家级媒体上就其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的行为向社会公开赔礼道歉。

“投资养老公寓高额返息,免费拥有养老地产永久居住权,交的预定金越高,未来入住时享受福利越多……”靠着这些诱人的说辞,王某等3人诱骗大量老年投资人签订《预定养老服务合同书》,变相非法集资,涉案金额超过17.3亿元,超过2.1万名老年人被骗。

在王某等3人非法集资案中,公安机关移送卷宗298卷。

湖南省长沙市检察院检察官传唤非法集资行为人到案讯问。

202112月,经湖南省长沙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王某和贾某无期徒刑,判处被告人齐某有期徒刑十五年。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像杨某、王某这样的犯罪分子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老年人群体,严重损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是什么让养老诈骗防不胜防?

“老人的钱好骗不好赚。”这是骗子爱说的一句话。

养老诈骗为什么能够屡屡得逞?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案件进行梳理,总结出了这些特点——

诈骗名目更具迷惑性。犯罪分子通常以投资“养老项目”、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骗取老年人财物。

行骗手段更具诱惑性。犯罪分子往往用送鸡蛋、办卡享补贴等“小恩小惠”让老年人先尝甜头后入陷阱。几乎每起案件背后都有“小恩小惠”的身影。

诈骗对象更为精准。犯罪嫌疑人往往通过非法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精准推销、上门行骗,利用信息优势进行误导,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黑色产业助推养老诈骗犯罪的问题日渐凸显。

从众心理让“钱袋子”更易被突破。老年人普遍拥有的可支配收入更多了,在受到犯罪分子蛊惑后,跟风投资情况普遍。

此外,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马皑表示,老年人往往防骗识骗意识薄弱,对新兴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不足,相关的知识储备、信息结构、思维方式等也跟不上时代发展。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汪珮琳说,家中子女对老年人关爱不够、关注不够,已成为诈骗人员攻克老年人心理防线的突破口。